1、在白天汗出较多,稍动尤甚,但不发热,这种叫自汗。是肺气虚的表现。 中医认为“气”有固摄“津液(汗液属于津液的一种)”的作用,气虚了,则固摄作用减弱,所以动则易汗。
2、入睡则汗出淋漓,醒后汗止,叫盗汗,多因阴虚或气阴两虚。中医认为阴阳和合,阴平阳密为身体的最佳状态。“阴”和“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入睡时身心安静,主“阴”。“阴”虚则无法制约“阳”,阳即过旺,蒸发津液导致出汗。就类似烧水,至沸腾状态后出现水蒸气。
3、孩子若出现烦躁,口臭,或伴随发热,并且大量出汗,为里热实证。一般仅见于急性热病的病程中。这是体内热邪偏重,逼迫津液而出汗,亦类似烧水出现的水蒸气。
4、宝宝总是头部汗出多,甚则打湿枕头。多属于表虚、里热。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因为我们属“阳”的经络均到达头部, 且头位于最上,与太阳接触最多,故属“阳”。所以这类宝宝往往里热较重,腠理疏松。
5、宝宝总是在前半夜出汗,下半夜就不出汗了,而且睡觉也不安稳。这是“食火”。这类孩子往往经常口臭,咽部也常红肿,手脚心也发烫。中医认为这是小孩有了“食积”,导致其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的障碍。主要跟目前小孩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有关。
5种情况下宝宝出汗是病态的,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呢。为了更好地保护宝宝的健康,宝爸宝妈一定要学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分辨出宝宝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如果是病理性出汗,宝宝爸宝妈一定要及时的带宝宝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