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坐月子是女性健康的一个转折点,月子期间饮食调理正确,可避免很多因分娩带来的疾病和不适。分娩消耗了新妈妈的不少体力,照顾宝宝又很费精力,此时还要为宝宝供应足够的高质量乳汁,所以新妈妈需要更全面的营养补充,在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的基础上,还要重点补充营养。一些产后不适也需要通过精心的饮食调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产后饮食原则
新妈妈经过怀孕、生产,身体已经很虚弱,这个时候加强营养是必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猛吃鸡鸭鱼肉和各种保健品。荤素兼备、合理搭配,才是月子期间的饮食之道。
1.饮食要精、杂、稀、软
坐月子期间新妈妈的饮食大有讲究,基本上已均衡、营养、避生冷,精、杂、稀、软为原则。
【精:量不宜多】
产后过量的饮食,不但会让新妈妈在孕期体重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肥胖,而且对于产后的恢复并无益处。如果是母乳喂养,宝宝需要的乳汁很多,适量可以比孕期稍微增加一些,最多增加1/5的量;如果乳汁正好够宝宝吃,则与孕期等量即可;如果没有奶水或是不准备母乳喂养,食量和非孕期差不多就可以了。
【杂:食品品种多样化】
产后饮食虽有讲究,但忌口不宜过,荤素搭配还是很重要的。进食的品种越丰富,营养才越平衡和全面。除了明确对身体无益的和斥候可能会过敏的食物外,荤素菜的品种应尽量丰富多样。
【稀:水分多一些】
乳汁的分泌是新妈妈产后更需要补水的原因之一,此外,新妈妈大多出汗较多,体表的水分挥发也大于平时。因此,新妈妈饮食中的水分可以多一点,如多喝汤、牛奶、粥等。牛奶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补充新妈妈特别需要的钙。粥类甜香可口,有益于脾胃,新妈妈可以多喝一些。
【软:烹饪方式以细软为主】
新妈妈的饭要煮得软一点,少吃坚硬的、带壳的食物。新妈妈产后体力透支,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很多人还会有牙齿松动的情况,过硬的食物一方面对牙齿不好,另外一方面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2.烹调合理
产后新妈妈的膳食要清淡,食品种类要丰富,经常变换花样。多做高营养的汤水,少用煎、炸等不利于新妈妈消化的烹饪方法,肉汤做得很油腻也不合适。
每天少食多餐,5~6顿是比较合适的,加餐可以是全麦面包、牛奶、荷包蛋等。烹调时应避免加太多调料,仅用少许葱、姜即可。盐也要避免放得过多,口味清淡便于在宝宝近1周岁时断奶。
3.蔬菜水果不可少
月子餐里的食谱中,主食、蛋类和蔬菜水果里,哪样都不可少。尤其是新鲜的蔬菜水果,不仅可以补充肉、蛋类所缺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及排便,防止产后便秘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要吃常温下保存的新鲜水果。
4.水分摄取要适量
如果新妈妈每天摄取的水分不足,不但无法让体重减轻。还可能造成乳汁分泌减少,开水、豆浆、汤、粥等都是很好的补充。
5.不吃冰冷的食物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由于生产消耗大量的体力,生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宝宝和胎盘的娩出,都使得妈妈代谢降低,体质大多从内热变为虚寒。因此,产后宜温,过于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冷饮、冷菜、凉拌菜等,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和菜最好温热过再吃。
6.禁食辛辣
产后失血伤津,多阴虚内热,故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热的食物应忌食。如果进食辛辣的食物,不仅容易引起便秘、痔疮等,还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肠胃功能。
7.不宜大补
只要饮食合理得当,而且新妈妈身体没什么大碍,就用不着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按时进餐、科学进补,就能满足月子里新妈妈的营养需要。
滋补过量的新妈妈易患肥胖症,从而引发多种疾病,新妈妈肥胖还可能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终导致婴儿的肥胖或腹泻。
8.中药食疗要对症
身体正常的新妈妈不需要药物进补,可针对症状用些中药,配合食疗调理。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猪蹄、桔梗等以通经下乳;产后腹痛、便秘可酌加当归、芝麻、核桃仁、黄酒,以活血化瘀,润肠通便。